人生经历——先天(2)-《栗子故事会》
第(1/3)页
这个问题同样是属于没有指定答案的个人主观题了,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对其做出解答,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答案。
此处我只给出自己的答案,即:我见她的第一眼,压根就不存在所谓善恶,就只是一种混沌的状态,是一种先天状态,没被后天所影响。
这话听起来当然是很像道家经典或者修仙小说中段子,所谓后天先天。但我既然在此处说了,那我自然能不靠修仙或者道教的东西去解释它。
…………
首先,对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子来说,她的脑海中除了一些长久进化而烙印进去的本能以外,应该是空白的。
从她第一眼看到这个世界开始,人脑这台机器,或者说是能自主学习的模型,就会开始把外界信息复刻进自己的数据库中去。
注意,此时这些数据并没有被理解,大脑也没开始学习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仅仅是作为一种占用空间的资料而存在着。
后面,她看到了父母,看到了亲人,看到了医生,此时她也并不理解这些人是谁,只是记下来了他们的资料,在思维空间中建立了这么一个个结构。
当她看到同一人的次数慢慢增加,就好比对一个人进行画像,慢慢补足了他的细节,存储在脑海,并不断对这个数据进行学习,开始把他写入自己的第一层逻辑中去。
而后她基于自己获取到的这些知识,加上内置的一些本能或者基因调控下的功能,学习出来一个最初的,不断对外界信息进行获取并实时反馈的模型,也就是她的认知。就是这个生命体的最初思维模型。
这个初始模型,是很简陋很模糊的,因为它只有对具体信息的存储与反馈,还并没有建立实体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还不能认知到结构性。
就好像小孩子会对见到次数最多,信息最完全的父母感到亲近,但在成人给她灌输父母这个概念之前,她是没办法把脑海中的那两个人物形象同爸爸妈妈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的。
而这也就是概念或者说语言的一些作用,语言是意识的外壳。
有了这个东西之后,才方便后续的去学习更多东西,更加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型,并对更多东西产生思考与反馈。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