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华人民共和国(2)-《超值金版-中国历史1000问》


    第(1/3)页

    第十五卷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华人民共和国(2)

    新中国的“十二年规划”是什么?

    为了迅速发展科学事业,迎接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党中央于1956年1月召开全国知识分子会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用几十年时间在经济上和科学上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任务。

    会后,党中央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编制了《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即“十二年规划”),提出“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

    “重点发展”就是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原子能、火箭和喷气技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等新兴技术。

    “迎头赶上”就是尽量采用世界先进成就,瞄准新兴科学和新兴技术,走捷径赶上去。

    为了保证科学规划的实现,1958年11月23日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聂荣臻任主任,具体领导贯彻执行规划所提出的任务。

    当时,决定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代表的尖端技术。

    经过努力,“十二年规划”所提出的主要任务,除基础理论一项外,其他项目提前5年于1962年完成。

    谁提出了“双百”方针?

    1951年,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的成立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题词。

    1953年,毛泽东提出历史研究要“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双百”方针。

    1956年5月26日,陆定一代表中共中央向知识界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双百”方针,指出它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工作和文化艺术事业的基本方针。

    中共八大的议程包括哪些?

    1956年8月30日至9月12日,在中南海先后召开了两次“八大”预备会议。

    毛泽东在这两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了“八大”的目的和宗旨是总结“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在北京新落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礼堂隆重开幕。

    出席会议的代表有1021人,他们代表着1073万党员。

    58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应邀参加了大会,我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以及中央直属机关、国家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团体的负责人员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大会的议程是:毛泽东首先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政治报告。

    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周恩来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中总结了我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情况,就近年来领导经济工作中所感到的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

    陈云在题为《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以后的新问题》的发言中,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新格局,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这一极有创见性的著名论点。

    会议于1956年9月27日胜利闭幕。

    “八大”正确分析了三大改造后中国的主要矛盾,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不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而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八大”做出党的工作重点及时战略转移的决议,并借鉴了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在肯定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强调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重要性。

    谁是提出“一国两制”的第一人?

    1956年春,毛泽东委托章士钊转去一封中共中央致蒋介石的信,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办法:除外交统一于中央外,其他台湾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蒋介石管理;如台湾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拨款予以补助;台湾社会改革从缓,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介石意见和台湾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国、共双方要保证不做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于两党合作。

    后来,毛泽东又说:台湾与大陆统一后,台湾“一切可以照旧”、“可以实行三民主义”,从而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初步设想。

    此后,中共中央又多次研究和充实了这一设想:1956年6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希望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1960年5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重申了毛泽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四条办法;1963年,周总理请张治中、傅作义致函陈诚,再次阐明:只要台湾在外交上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都可尊重蒋介石、陈诚意见处理。

    但是,由于这一时期,蒋介石与美国签订了针对大陆的军事条约,不愿放弃“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梦想。

    尽管毛泽东作出了“和平解放台湾”、“使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种种设想,但因缺乏实施的具体条件,均告无果。

    “一五计划”于何时完成?

    1957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工业方面,1953年-1957年的五年内,我国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

    一大批基本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生产。

    我国有了自己的汽车、飞机、重型机器和精密仪器等制造业,有了高级合金钢、有色金属冶炼等新的工业部门。

    农业方面,连年丰收,粮棉产量连年增产。

    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也有很大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长江第一桥是哪座桥?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江,水又深又宽,就像一条天堑,阻隔着我国南北的交通。

    新中国成立以前,长江上没有一座桥,江南江北的人民只能靠船摆渡过往,十分不方便。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有关部门就开始了横跨长江的武汉长江大桥的勘察设计工作。

    1955年9月1日,武汉大桥正式动工,1957年10月,离正式施工仅仅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大桥全部竣工通车了。

    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0米,下层为铁路桥,可以同时对开两列火车,上层为公路桥,可以并列行驶4辆汽车。

    从此,一列列南来北往的列车从大桥上飞驰而过,祖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变得畅通无阻。

    接着,我国的桥梁工人继续奋战在长江上,相继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重庆长江大桥等长江大桥,而南京长江大桥更是新中国自力更生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桥梁。

    新中国第一个水电站是什么?

    解放以前,我国没有一座水电站。

    我国有上千条江河,水力资源丰富,预计蕴藏的发电量达6.8亿千瓦,可开发的有3.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的水电站建设者首先在黄河上中游建设了盐锅峡、青铜峡、刘家峡、三门峡、八盘峡和天桥等水电站。

    20世纪50年代,又在钱塘江建起黄坛口、新安江、富春江、乌溪江等水电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新安江水电站。

    新安江在钱塘江的上游,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加快工业建设的速度,解决华东地区电力严重不足的困难,国家决定在这里筑坝蓄水,兴建水电站。

    正当工程全面铺开之时,援助建设的苏联专家撤走了,设计的图纸也被带走了,原来订好的购买发电机的协议也撕毁了,水电站建设陷入困境。

    但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中国自己培养的水电工程科技人员是有能力的。

    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他们自己设计图纸,自己制造机器,自己主持施工,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终于,在青山峡谷间,一道高高的堤坝拦住了东流的江水;坝底机房中,一台台水轮发电机安装就位。

    不到3年的时间,第一座我国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己施工的大型水电站建成发电了!周恩来总理亲笔为水电站题了词。

    新安江水电站的建成,为中国以后建造水电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西藏农奴为什么能翻身做主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在1951年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根据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人民解放军严格遵守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热情地帮助藏族兄弟发展农牧生产,为他们治疗疾病。

    人民解放军还克服了重重困难,修通了西藏连接祖国内地的青藏和川藏公路,办起了学校和医院,使西藏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59年3月,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运动在西藏展开。

    千百年来饱受压迫剥削的百万农奴纷纷起来控诉三大领主的滔天罪行,废除、焚毁了世世代代使他们惨遭剥削压迫的各种债据契约,分得了土地、牲畜、农具和房屋。

    得到自由和土地的人们生产积极性高涨,很快就使西藏的农牧业生产有了飞速的发展。

    广大翻身农奴从此成了雪域高原的真正主人。

    大庆油田是如何建成的?

    大庆油田的建设是十分艰苦的,石油工人们为了早日实现我国的石油自给,日夜奋战在工地上。

    由于缺少运输机械,钻机无法立即运到工地,“铁人”王进喜和他的队员们硬是人拉肩扛,把上百吨重的钻机运到工地上。

    每天开钻机时需要的四五十吨水,他们又硬是一盆盆、一桶桶地运来,保证钻机及时开钻。

    有一次,发生了井喷事故,王进喜不顾自己有腿伤,带头跳进冰冷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压井喷用的泥浆。

    就这样,他在泥浆里足足泡了3小时,终于把井喷压住了。

    当大伙儿把王进喜背上来时,他的腿已经动不了了。

    在大庆,像王进喜这样的工人还有很多,他们用这种“铁人”精神,战严寒、斗酷暑,克服了井喷、缺水、缺粮等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短短3年多时间里,就高速度地建成了我国最大的油田。

    时传祥是何许人?

    时传祥是北京的一位掏粪工人。

    解放前,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推着沉重的粪车走街串巷去掏粪。

    掏粪不但又脏又累,还处处遭人歧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