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三章 老实人的行为 老实人做事不计后果 老实人以理想化的方式来看待世界,以原则化的方式来对待世界,因而对其行动的实际效果以及现实的利害关系考虑不足。 这使得他们往往在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和是否会产生非预期后果等问题上没有清楚审慎的思考,也往往造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种种利害冲突,最终因阻力过大而导致失败。 老实人往往有一种非常单纯的想法,即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是规范的,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一定会有一个理想的结局。 但是,事物的变化发展可不是直线型的,影响它发展的因素非常多,结局也可能是多样性的。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可能脱离开现实制约,脱离开他人的目标和利益对我们的影响,这一切都使得事情的结局可能大不同于理想中的结局。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这就是现实的无奈。 老实人必须学会从情感上接受它,并在理智上理解它。 老实人往往倾向于把群体规范全部、彻底地贯穿于自己的一切行动之中,不愿意承认现实的合理性,不愿意正视世界的复杂性,以道德情感代替理性分析,做事只讲动机,不讲效果、不计后果,结果好心不得好报,反而自食其果。 对此,仅仅发一番牢骚是远远不够的,老实人应该重新认识一下世界的真实面貌。 不讲实际效果,就是指老实人一味地按教条办事,不懂得实事求是。 在做事时,很少考虑这样做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不能,那么要采取哪些手段进行。 老实人只讲动机,不计后果的做事方法等于是捆住自己的手脚,这就使得其做事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成为必然。 老实人做事只讲动机,不问结果,很少考虑一下,自己的行动可能会产生哪些非预期的结果,而这些结果又可能会对自己和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就像我们在生产任何一件产品时总会产生一些副产品一样,我们做任何一件事也会产生一系列的连带效果和连锁反应。 由于我们的行为不是孤立的,我们的行动总会影响到他人,并引起他人的种种反应,这样,他人的应对策略就会对我们的行为效果产生? 影响,而一个人行为的变化可能会引起一群人行为的变化,在这种人与人的互动中,我们所采取的行动的实际效果就变得错综复杂而难以把握了。 老实人如此教条地看待原则,不讲究做事的策略和方法,导致老实人往往不仅难以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并且还要承受许多非预期的苦涩的后果。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这就是现实的无奈。 老实人必须学会从情感上接受它,并在理智上理解它。 老实人不会表现自己 不善于得体地表现自己,是老实人的一大行为缺陷。 过分的谦虚和过分的笨拙是其常见症状。 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现自己,是老实人融入社会并取得一席之地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 老实人往往属于我们社会中默默无闻的那一群人。 虽然他们中间,许多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备了相当的名望和地位,但是其实际所发挥出来的影响力与所应该、所能够发挥出来的影响力往往相去甚远。 而对绝大多数的老实人来说,则生活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让人放心却不受重视,让人尊敬却不受欢迎。 他们本来可以生活得更好,本来可以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本来可以减少更多的麻烦,本来可以使自己的事业更加顺利通达,本来可以……可是,为什么在老实人身上,却总是出现“好人没有好梦”和“好心不得好报”这些怪现象呢? 答案有多种,但关键原因还是要从老实人自己身上找。 可以说,不善于得体地表现自我,是老实人受埋没、遭冷落、遇挫折、被误解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我们经常看到生活中的这类老实人,谦逊而沉默。 他们甘于做平凡人,羞于表达自我,给人的印象似乎很平庸很冷漠,他们的生活也很平常,生活中朋友也似乎不多,在事业上更是鲜有成为风云人物者。 可是,如果你有机会去接近他们、了解他们,你会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并且不乏才华和技艺。 但是,由于他们不善于表达自我、推销自我,因此往往被这个世界所遗忘,成为命运的弃儿。 老实人为什么总是以一种消极和被动的态度来处理自我被社会认知的问题? 这与其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观念不无关系。 毫无疑问,老实人是传统观念的最忠实的维护者,因为这些传统观念往往代表了一种道德标准,这在中国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中国传统文化是主张泯灭个人而张扬集体的,展现自我往往要被视为是出风头,就可能会被别人怀疑为别有用心。 老实人总把自己看作是本分人,不愿突破常规,不愿被人视为异类,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压? 力和心理惯性的作用下,从众、谦逊、收敛自我,就成了其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 显然,他们只是从道德伦理这个角度而非利害得失这个角度来考虑表现自我这一问题的。 老实人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优势和成绩,这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虽然他们可能很有才干,但是由于他们不善于主动展现这种才干,因此便很难引起他人特别是组织和领导的重视,从而丧失了许多发展的机遇。 而且,即使他们默默地做了许多工作,因为不为人知,也得不到相应的社会承认,甚至是给他人作“嫁衣裳”。 许多老实人的一生是让人颇感遗憾的,因为他们本来可以在更高的位置上更大地发挥其影响力,更多地贡献于社会,更好地? 实现自我价值。 可以说,许多老实人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就在于其缺乏毛遂自荐的勇气和自我宣传的意识。 既然别人无从了解你的优势与成绩,那么也就谈不上什么赏识和重用了。 多数的老实人,不仅在思想意识上缺少展现自我优势这根弦,而且往往由于缺乏技巧而不能表现这些优势。 由于老实人把技巧和方法不是看作一种工具而是当作一种具有道德属性的东西,因此他们往往排斥技巧并且拙于技巧,这样,就很难把自己的优点最完善地凸现出来,很难把自己的成绩最得体地呈现出来。 更多的情况是,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甚至还适得其反。 由此我们也可推知,许多老实人其实并非不想表现自我,只是不善于表现自我,由于方法失当、手段贫乏而致使效果不佳,或得非所愿。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已开始走向一个推销时代。 所谓的推销,其含意就是指主动地向别人去介绍自己的某种东西,并使其获得对方的认可。 商品需要通过广告来推销自己、扩大销量,我们也同样需要通过自我宣传,展示自己的优点,去争取发展的机遇。 在“酒香不怕巷子深”已成为陈年黄历的今天,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制胜良机稍? 纵即逝的情况下,老实人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放下包袱、解开枷锁,要学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技巧来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使自己尽快地脱颖而出,早结硕果。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形象的推销员,把自己的优势和成绩推向市场、推向舞台,“守株待兔”的做法不仅在古代是一个蠢举,在今天依然会让你一事无成。 多数的老实人,不仅在是想意识上缺少展现自我优势这根弦,而且往往由于缺乏技巧而不能表现这些优势。 办事能力也是生存技能 老实人要改变生存境遇,就应入乡随俗,改变一下轻视生存技能的想法,毕竟赚钱是个苦差事,必须身体力行,光有一肚子学问和道德,坐在家里等,生活是不会有什么改善的。 技能当然包括办事能力,从现代生存的意义上讲,这一点也许更重要。 比如说你想做一番事业,赚一笔钱来充实一下自己,那么你作好应付下列问题的心理准备了吗? 你会选择项目吗? 你会开办公司吗? 你会办理公司注册的诸多手续吗? 你会网罗人才吗? 你会做广告吗? 你会开产品新闻发布会吗? 你会进货吗? 你会与人谈判吗? 你会招待客户吗? 你会做老板或者你会给人打工吗? 你懂得金融知识和财务制度吗? 你能调动大额资金吗? 你会打官司吗? 你会处理工、商、税、费的诸多麻烦吗? 你会用人吗? 你会促销吗? 你会树立企业形象吗? 你会赢得顾客和客户的信任吗? 你会理财吗? 你想要真的具备上述这些方面的能力,那可不是几本书、几年大学就能教会你的。 所以,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包括学者教授,给人打工应当是常事,也是正常事,谁都不要大惊小怪。 谁让我们只有文化,没有技能呢? 要想赚钱,你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谁也不要轻看了赚钱这件俗事。 老实人不求人 老实人一般都是万事不求人原则的信奉者。 基于这一原则,在平时,他们就很少注意结交朋友,特别是出于某些利害关系或特定目的进行人际往来。 人单势孤可谓是其生存状态的最好写照。 一旦有事发生,往往孤立无援。 而这个时候,他们又不肯放下架子,降低姿态去求人、去疏通,结果总是吃亏上当,事业没有发展。 难道说老实人就没有上进心,就不想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吗? 非也。 原因乃在于老实人害怕求人。 为什么老实人害怕求人? 分析起来,不外乎这样几个原因:第一,求人势必要使有求于人者处于一种低下的、自我抑制的地位,这会使老实人的自尊受到伤害,既然对许多老实人来说自尊已是其维持心理平衡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不去求人从而保护自己的尊严感自然就成了许多老实人的必然选择。 第二,老实人不但感到求人会伤害自尊,而且许多人还认为求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不光彩的、不道德的。 我们前面讲过,老实人是以一种道德化理想化的方式来认识和对待这个世界的,凡是不符合其这种眼光的东西都被认为是不正当的、不道德的因而是难以接受的。 如果我们这个世界的确是完美的,那就用不着求人了,而老实人正是无法接受世界并不完美这一事实,在他们看来,求人本身就是这种不完美的一部分。 第三,老实人往往缺乏求人的技巧和经验,即使去求人也往往是以失败告终,搞得自己很狼狈、心灰意冷,久而久之,便不敢再去求人了。 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出于生存的压力,老实人也并不是舍不得自己的脸面和架子,只是由于缺乏技巧,搞得无果而终或适得其反,求人反而不如不求人,这也是老实人信奉万事不求人原则的一个重要原因。 鄙视技巧又缺乏技巧,乃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四,老实人有一种自我陶醉型的道德优越感。 在他们看来,不求人就是有风骨,有节气,就是人穷志不穷,代表着一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情操。 既然把不求人与高尚、高洁等同起来,有如此强大的道德力量作后盾,难怪老实人依然能安贫乐道、孤守一隅而自以为满足呢! 从表面上看,老实人不愿去求人似乎仅仅是出于一种心理上的不适或本能上的抵抗,但经过上述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是大有原因呢!而我们如果再进一步地推敲、追究起来,又会发现,老实人赖以支撑自己的种种理由多半是站不住脚的,或者是明显落后于时代的。 我们正在步人商业化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正在全方位地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化大生产,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又是社会分工。 也就是说,社会越是进步,各种工作就会越分得密,人要生存和发展,就越要讲究协作和沟通。 举个例子说明,过去一个人生产一双鞋,现在每个人则只能生产一只鞋的一部分,或鞋帮或鞋面或配饰,而且在整个工艺流程中又有不同的分工,只有把许多人的努力结合起来,才能做成一双高品质的鞋。 说得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一些,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能力限度和作用范围,而做成某件事所需要的条件又往往超出于我们的势力所及,这时,我们就需要求助于人,借别人的力量来创造条件,达到目的。 如果我们把每个人所有作用到的范围比作是一个圆,我们的社会就是无数个圆的结合体,但无论你多么有能耐,在一圆之外总还有无数更为广阔的空间。 如果在这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空间里又有着自己巨大的生存利益,我们除了想方设法壮大自己外,就必须求助于圆的扩大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因此,我们可以说,求人实在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求人的实质就是谋求利益交换,求人的目的就是为了壮大自己,我们要活下去并过得越来越好,就必须要学会求人。 万事不求人的信条是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是自给自足、老死不相往来时代的产物,在今天显然已经过时了,因为现代社会在本质上乃是一个相互依赖、互有所求的社会。 求人就要有低姿态,这是常识,但求人并不等于不光彩,不求人也并不等于高尚,老实人在这一问题上往往认识不清。 其实,求人只是我们实现某种目标的手段,它与自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而且,自尊乃是自己尊重自己,一个有自尊的人并不会随着别人眼光的变化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过分自尊的人实际上并未能真正认识自己,他? 们的自尊是不自信的、是动摇的。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求人的确会伤及到人的自尊,但是,世界上做成什么事情不需要付出代价呢? 关键还在于我们自己不妄自菲薄。 认识到求人并不可耻,我们就会在心理上实现自我保护,把低姿态与自尊分别开来,从而把自己从“不求人便是高尚”的空中楼阁中解放出来,在快乐中求人,在快乐中发展壮大自己。 老实人一般都是万事不求人原则的信奉者。 人单势孤可谓是其生存状态的最好写照。 老实人害怕向人求助 只要求你想要的——协助、加薪、原谅、点子、机会、休息或任何事——就能得到惊人的成果。 不但只要开口就能得到你想要的,而且你所要求的对象通常还会感谢你先采取主动。 如果要求我们想要的事情是如此有用而且重要,那么老实人为何很少这么做? 答案再一次是因为害怕。 老实人担心后果。 老实人害怕遭到拒绝,或是得到负面的答复。 老实人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的协助。 为了无数的理由,老实人让过去的负面经验或自己制造出来的恐惧,阻碍了目前的机会。 小c领悟到他最大的资产之一,就是自己乐于助人的意愿。 有好几百次,他回电话给完全陌生的人,或是写信回应他们的问题。 对朋友和家人,他的助人意愿就更高了。 只要有空,有道理,他都会赶去救援。 他明白助人、提供协助、给别人一点恩惠,感觉到有人需要他,是人类深刻而重要的需求,被需要的感觉很美妙。 我们明白,其他人也有同感。 尽管我们的恐惧和顾忌是相反的,假设别人并不乐于助人,其实是相当自大而自以为是的。 我究竟在想什么。 向别人要求某个东西,不论大小,关键在于真诚相信他人的内心深处,也乐于助人。 你提出要求时,必须假设你所求助的对象就跟你一样——他或她内心也渴望帮助别人。 这个关于他人的好意的简单见解,剧烈地加快了人们迈向成功之路。 它表示我们不再事必躬亲。 我们不必独自发展我们所有的想法和计划。 许多人都很乐意提供他们的专长、协助及建议。 今天,当有人要求某个人坐下来跟他分享一个想法时,它通常可以激发出更多点子,回过来又帮了他们。 循环的东西会去而后返。 那些愿意帮助别人的人总是会在其他地方得到回报。 我要是这么想的话就会错失? 这项策略的整个重点。 你自己的良好判断会阻止你这么做。 一旦你消除向人求助的恐惧时,你的智慧和常识将会教导你在何时如何开口。 不要害怕向人求助,记住这一点:当你向某人求助时,你其实是给他们一个机会,给他们一个恩惠,让他们感觉到有人需要他们。 只要求你想要的——协助、加薪、原谅、点子、机会、休息或任何事——就能得到惊人的成果。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我们不能浑浑噩噩地活着,而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为什么要这样? 试想: 你独处深宅,孤陋寡闻,信息从何而来? 你没有朋友,孤家寡人,遇到困难谁来帮助你? 你不懂社会,不懂市场,项目怎么确定? 你没有金融界和其他有钱的朋友,想做事如何融资? 你没有实业界的关系,你从哪儿进货? 你没有新闻界的知己,就没有人为你的事业鸣锣开道。 你没有司法界的支持,就会失去利益的保护。 你没有权力机构的爱护,碰到天灾人祸,事业的小舟就会在沙滩上搁浅。 你没有几个知心朋友,你的苦恼无处倾诉,也没人为你出谋划策。 …… 一句话:我们几乎想不出来有什么社会关系是没用的。 所以我们首先得有一个清醒的意识,有意识地清理一下自己现有的社会关系,看看他们到底对自己有哪一方面的生存价值,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和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请注意,一是清理,二是建立。 我们要建立一个足够的交际圈,以使自己需要帮忙时,可以得到帮助。 但是,我们在这方面还要掌握好度,不能只沉迷于拉关系,而忘记了自己最重要的目标。 总而言之,为了生存,不能认为建立社会关系是俗气的事。 应该看到,只要是为了生存目标而建立的社会关系,那就是有意义的。 如果是为了关系而拉关系,那就不是俗气的问题了,而是混世。 我们几乎想不出来有什么社会关系是没用的。 老实人不懂包装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经济,别人有了需求,就需要有人供给,而要想在诸多供给者中脱颖而出,你就必须要向别人证明你是最好的。 传统社会的供求模式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代社会则转而变为“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自我宣传的意识,缺乏主动出击的精神,必然会门庭冷落,只能是关门大吉。 现代商业社会无处不在的广告轰炸、公关策划等等,无不是出于这种推销自己、吸引顾客的需要。 而要推销自己,就要用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最突出的特色去打动人,使自己成为一望便知、众所瞩目的亮点。 相应地,就要努力掩盖和淡化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这就是所谓的“包装”。 包装并非是造假,也不是不诚实,它是符合人的本性和习惯的一种手段,只不过它带有非常明显的利益动机而已。 目前,在大型企业中非常热门的“企业形象策划”其实就是一种包装。 商品需要包装,企业需要包装,人同样也需要包装,因为一个人被别人所接受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自我推销的过程。 其实,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总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包装这种手段,最常见的就是化妆。 化妆就含有突出自己的亮点、掩盖自己的缺陷的意味,目的无非是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修养、气质、风度和身份,使自己更加悦目怡人,获得别人的认同。 在人际关系中运用包装手段,可以使你更快地得到别人的注意,也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实力,从而会使你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千里马,就一定要跑起来,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让别人信服,不要秀于内而拙于外,表现得像匹庸马、劣马。 因此,我们可以说,只有在你看起来非常优秀的情况下,你才有机会证明这种优秀,进而别人才会接受你的优秀,你才会获得发展,从而变得更加优秀,更具有竞争力。 老实人不爱表现自己,使自己的优势得不到突出的显示,对自己的缺点也不懂得巧妙地加以掩饰,在人才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 受不到别人重视的人,身价就不会很高,自然别人不买帐,所以就吃不开。 传统社会的供求模式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代社会则转而变为“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自我宣传的意识,缺忠主动出击的精神,必然会门庭冷落,只能是关门大吉。 老实人不懂自我保护 老实人坚持原则,这里面有积极的一面,但是,如果不考虑后果,就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老实人往往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对人不设防,事前也不仔细考虑自己的言行要达到什么目的以及会产生哪些负面的影响,结果使自己过早地暴露在别人面前,造成“出师未捷身先死”。 老实人自我保护意识差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不懂得结交自己利益上的盟友和支持者,遇事往往显得比较孤立,即使是真理在握,但也架不住别人的群起而攻之,而更何况世界上的事往往是“墙倒众人推”呢!此外,老实人不注意说话的技巧,也很容易授人以柄,遭到别人的纠缠和攻击,如果他们能把事想得更周全一些,话说得更委婉圆通一些,就可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也使自己更少受到伤害。 老实人应该铭记,保存自我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们只有首先做到有效地保存了自我,才能进一步谈及壮大自我和更好地坚持原则。 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固然令人钦佩,但不懂得如何躲避子弹,使自己时时处处地暴露于对手的枪口之下,这种牺牲是毫无价值的。 要想做到保存自我,最重要的就是要未雨绸缪,提前防范。 这正是所谓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把别人都当成坏人固然会冤枉人,但把别人都当成好人却会害死人。 老实人应该防范什么? 最基本的两条就是:一要防范被人陷害,二是防范被人利用。 老实人应该铭记,保存自我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们只有首先做到有效地保存了自我,才能进一步谈及壮大自我和更好地坚持原则。 老实人缺少行动 理财方面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我们做了什么,而不是我们知道什么。 成功的人和老实人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智慧、努力、勤俭或知识,唯一的差异可能只是他们的钱摆在投资报酬高的地方,而老实人的钱却总放在银行里。 遗憾的是大多数老实人从不行动,却总是给自己找各种借口,不是钱不够,没有时间,就是知识不够,没有机会,甚至怪罪到自己的年纪太老或太小。 这些借口其实都不是理由,它只会使你一辈子都无法致富。 不用钱赚钱,一辈子就得依赖自己的体力劳力与技术谋生。 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内地妇女随丈夫调入深圳市,在丈夫的一些同事的极力鼓动下,她开始从事股票买卖。 她没有条件去分析研究股市动态,甚至连报纸上的股市行情报道分析也难弄懂。 她最初以5000元资金,分别购买了几家公司的股票,在深圳股市大踏步持续高涨的狂潮中,许多投资者丝毫不考虑卖出,期待股价会永远上涨。 但这妇女却只要某种股票价格上涨10%就毅然抛出股票然后将资金投入另一种可能上涨的股票。 就这样,即使在股价直线上蹿时,她也不奢望获取超过10%的利益。 就靠这种简单、机械的、因盈利太低而被许多投资者不屑一顾的笨办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只身赚进30万元。 看了这个小小的例子,你还坐得住吗? 还会为自己寻找钱不多、知识不够的借口吗? 相信你不会。 某大学开设《证券投资》课程,第一堂课便是引导学生到证券公司开户,对于一些迟迟不敢开户的学生,老师会在学期中,带他们参观证券公司时,顺便鼓励大家开户。 开户之后,要求同学们随便买一种股票。 另外,为了防止学生再进入股票市场后,禁不起价格涨跌的诱惑,通常老师会再三叮咛学生不要轻易卖出。 老师期盼的是,这些年轻学子若能由实践中而非书本中学会理财,对他们将来必有极大帮助。 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机会才不会从你眼前白白溜掉,未来的财富操纵在你自己手中,切记:是你的行动而不是你的知识主宰着你的未来。 成功的人和老实人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智慧、努力、勤俭或知识,唯一的差异可能只是他们的钱摆在投资报酬高的地方,而老实人的钱却总放在银行里。 我们需要金钱的压力 老实人耻于言利,而我想说:做人就要勇于言利,因为老实人太需要金钱压力的刺激,只有金钱才能改变浑浑噩噩的老实人。 长久以来依靠伦理亲情绾结起来的安宁家庭,突然被金钱肢解得支离破碎。 这的确令人忧虑,但忧虑之后我们应当想些什么? 由此而痛恨金钱吗? 我认为不应该这样。 过去我们对美好生活“构想”或“设想”得太多,而“构想”或“设想”只能帮助我们找到美好生活的蓝图,以及走向美好未来的路径,但没有使我们拥有实现理想社会所需的物质条件。 于是大多数人疲了,懒了,成了安于现状,习惯等靠的老实人。 而现在—— 我们不能疲、不能懒了。 过去的生活太简单,简单得谁都可以“凑合”下去,老实人只是隐约地感到贫穷、艰难和清苦。 而现代生活取消了这种“凑合”的可能,它使我们第一次感到自己“没有”钱,这才是真正穷的感觉。 请每一位读者扪心自问:您的心中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才说明您已经真正地感到了危机。 我们不能再等再靠了。 今天国家把生存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在高兴之余发现,这种权力的下放,其实意味着我们生存负担的加重。 我们得自己养活自己,而且面对的是一个太需要金钱的社会,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地工作。 于是,在现代化初期,我们只体验到艰辛。 但是,要看到我们的生活,正是在危机和艰辛中一点一点地发生着本质的变化。 因为我们已经明白,生活美景可以设想,而美好生活本身却是物质化的结晶。 因为我们已经明白,一个家庭拥有金钱的数量是一个不能疏忽的问题,养家糊口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因为我们已经明白,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疲懒等靠的生存意识,改变自己处理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陈旧观念。 因为我们已意识到责任的压力,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自己…… 人都变了,生活怎能不变? 第(1/3)页